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癫痫> 癫痫> 血紫质病

精选回答(1)

刘祥礼 主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各种内科疾病。

提问

血紫质病一般指的是血红蛋白变性。血红蛋白变性是指血红蛋白的性质出现改变,可能是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遗传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从而引起的贫血。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注射用甲磺酸去铁胺、地拉罗司分散片等药物来治疗。

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遗传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从而引起的贫血。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去铁胺片等药物来治疗。

3、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病是由于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引起的,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遗传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从而引起的贫血。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药物来治疗。

4、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病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引起的,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遗传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从而引起的贫血。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药物来治疗。

5、血红蛋白紫癜

血红蛋白紫癜是由于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引起的,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遗传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从而引起的贫血。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醋酸片、片等药物来治疗。

6、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由于遗传基因缺陷导致造血功能衰竭,从而引起的贫血。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司坦唑醇片、达那唑软胶囊等药物来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造成不适症状。

2019-01-08 06:27

举报

医生回答(2)

欧晨珞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急性发作约有60%可找到诱因,如饮酒,感染,月经期,饥饿等,某些药物也可诱发,有镇静安眠药,抗癫痫药,降糖药,磺胺药,灰黄霉素,女性激素和某些避孕药等,妊娠和分娩也可引起发作。
大多数患者腹痛是其主要的症状,发作性的绞痛可轻可重,但大多较严重,甚至难以忍受,疼痛部位可以是局限的或波及整个腹部,或放射至背部,腰部或外生殖器,不伴有腹肌紧张和腹膜刺激征,查体时,腹部大多没有明显压痛,除略有胀气外,很少阳性发现,发作时间自数小时至数天或数周不等,一次或多次不规则发作,伴有恶心,呕吐,顽固性便秘,腹胀,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和次数很不一致,有些病人仅仍然有间歇性轻微腹痛,但有些初次发作就病势凶险,很快死亡。
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可以多种多样,周围神经受累类似末梢神经炎,有四肢神经痛,痛觉减退或麻木感,但检查时痛觉的消失较少见,可因肌力减退,出现运动方面的症状,如肌无力,垂腕,垂足或四肢松弛性瘫痪都有,可伴有肌肉剧痛,特别是小腿,受累肌群可发生萎缩,肌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但缓解时又可恢复,末梢神经的累及两侧可不对称,腹部,肋间或膈肌瘫痪导致呼吸麻痹或呼吸停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罕见,累及脑神经出现眼肌麻痹,视神经萎缩,面神经瘫痪,声嘶,呃逆和吞咽困难等症状,自主神经症状以窦性心动过速是经常存在的症状之一,与迷走神经病变有关,短暂高血压亦多见,精神方面有性格改变,神经衰弱,癔症样发作,不少病人在急性发作之前常有精神紧张,烦躁不安,容易激动,甚至出现幻觉,狂躁,语无伦次等,个别病人可暂时失明,最严重者可发生惊厥,甚至昏迷,发作时脑电图可出现癫痫或电解质不平衡的变化,神经精神症和心动过速,不少病人可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或癔症,甚至被认为有意夸大症状。

2014-07-30 06:04

举报

高管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一)治疗   
1.控制腹痛可用,应避免使用有害药物,特别是巴比妥及磺胺类药物。吩噻嗪类药物可用作症状治疗。氯丙嗪25mg,4次/d,可有效控制疼痛及精神症状。   
2.每天葡萄糖300~500g静脉或口服,可使ALA合成酶受抑制,使患者尿中ALA和卟胆原排出减少,部分患者可减轻发作症状。   
3.血红素治疗 如患者24h内症状无改善,可用正铁血红素治疗。应用剂量4mg/kg,12h内均匀输注。如大剂量快速输注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4.癫痫发作的治疗 是急性发作少见并发症,可由低钠、低镁或卟啉本身对神经胶质细胞作用引起。溴剂和硫酸镁可能有效,纠正电解质紊乱可控制癫痫发作。   
(二)预后   
如果注意积极的防治,预后不一定很严重。1966年以前,22%急性发作的病人死亡,死亡病例大多是30岁以前的青年,死因往往是呼吸麻痹和心律失常。1966年以后,急性发作的死亡仅占5.1%,1979年后,急性发作期很少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倾向于减轻,预后较好。

2014-07-30 06:0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