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风湿免疫科> 风湿> 人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精选回答(2)

董树林 主治医师 巴中体检门诊部

擅长:擅长消化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和血液内分泌科,小儿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

提问

人体内湿气重的表现,主要包括身体困倦、大便黏腻、舌苔厚腻、身体虚胖、皮肤油腻等,需要及时去除体内的湿气。

1、身体困倦

体内湿气重可能是长时间处于过于潮湿的环境中,导致体内的湿气过重造成的。可能会使患者出现身体困倦的情况,也会伴有头昏脑胀的症状。患者可以通过多卧床休息的方式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按摩身体的方式进行放松缓解。

2、大便黏腻

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可能会使肠道的蠕动减慢,从而出现大便黏腻的情况,甚至还会伴有腹胀的现象。患者可以多吃清淡的食物进行改善,比如小米粥、水果沙拉等,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水等药物进行治疗。

3、舌苔厚腻

如果患者体内的湿气比较重,可能会使脾胃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出现舌苔厚腻的情况。患者可以通过多喝热水的方式进行改善,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水等药物进行治疗。

4、身体虚胖

体内湿气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脾虚的情况,导致食物无法被正常吸收,从而在体内堆积,出现身体虚胖的现象。患者可以通过多运动的方式进行改善,比如跑步、游泳等,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排湿气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水等。

5、皮肤油腻

体内湿气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油腻的情况,甚至还会伴有长痘的症状。患者可以通过勤洗澡的方式进行改善,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平时可以适当吃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比如红豆、薏米等,同时还可以适当运动,如慢跑、打羽毛球等,有助于排湿。如果患者出现明显不适,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18-06-02 09:54

举报

李远辉 医师 珠海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具有二级以上医院外科临床工作经验,精通外常规检查以及一般的普外手术。

提问

你好,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口腔症状比较明显,舌苔白厚。可能与你的情志不畅、劳倦过度或吃的多(喜肥甘厚味、凉食)、贪凉等等有关。

改善湿气重可以通过运动和食疗慢慢改善,运动的话可以跑步、打球,食疗可以坚持喝芡实薏仁茶。

2016-08-17 16:01

举报

医生回答(5)

姚龙夏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人体内湿气重可能表现为舌苔厚腻、肢体困重、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黏滞等症状。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且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1.舌苔厚腻
湿邪侵入体内,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液代谢障碍,痰浊上犯于舌面所致。主要表现为舌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白色或黄色物质覆盖,有时伴有口臭。
2.肢体困重
当湿邪侵袭机体时,会阻遏气血运行,使体表肌肉和经络失去正常的营养供应,从而出现肢体困重的感觉。这种症状通常出现在下肢,患者可能感到双腿沉重,难以抬起。
3.疲乏无力
湿邪容易耗伤人的正气,导致脾脏功能减弱,气血生化不足,使人感到疲乏无力。疲乏感往往从身体下半部开始,逐渐蔓延到全身。
4.食欲不振
湿邪易阻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进而影响食物消化吸收,此时就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胀满不适,进食后尤为明显。
5.大便黏滞
湿邪有黏腻的特点,会导致大便变得黏稠而不易排出。患者排便时可能会感觉肛门周围湿润,大便呈条状且难以冲走。
针对湿气重的症状,建议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舌诊等以评估湿气的程度。治疗措施包括中药调理,如服用健脾利湿的药物,如参苓白术散、四妙丸等。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食用寒凉、油腻的食物,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有助于改善湿气重带来的不适。

2024-01-22 20:12

举报

林慧颖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运动排汗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2015-10-26 12:10

举报

李同全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食疗方法
中医会运用芳香、发汗及苦温药材,做为祛湿法宝。运用植物香气来对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随身佩带艾草蒲杀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气候回暖、细菌病毒号发的五月端午,家家户户门口挂把佩蓝、石菖及艾叶,取下后用来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气饮水之意。

2015-10-26 12:10

举报

刘华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表现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 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2015-10-26 12:10

举报

吴丽晴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症状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

2015-10-26 12:1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