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2)

秦俊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食用鲐鱼可能导致组胺中毒,引发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鲐鱼食用后可能会引起组胺中毒,因为该鱼肉中含有的大量组氨酸在适宜条件下被分解为组胺。组胺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扩张剂,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引起组织水肿、充血,导致皮肤潮红、瘙痒等症状。同时,组胺还具有平滑肌兴奋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发作。此外,组胺还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从而引发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如果患者食用了不新鲜或储存不当的鲐鱼,也有可能会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如腹泻、呕吐等。
建议密切关注食用鲐鱼后的身体反应,特别是对于儿童、老人及过敏体质者,若出现疑似组胺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避免摄入可能含有较高组胺的食物,如金枪鱼、沙丁鱼等。

2024-01-18 06:30

举报

谢亚成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鲐鱼,别名鲐巴鱼、青花鱼、池鱼。鱼体呈纺缍形,尾柄短而细,表皮青蓝色,肌肉微红色,系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我国沿海均有捕捞上市,且价钱比较便宜,是市民常食用的青皮红肉鱼类。
风青皮红肉的鱼类肌肉,含血红蛋白均较多,组胺酸含量较高。在生产、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极易受到富含组胺酸脱羧酶的细菌污染,随之,组氨酸会被大量分解脱羧而产生组胺。人如果摄食了含有大量组胺的鱼肉后。一般在1-3小时会出现过敏性中毒症状,表现为面部潮红酩酊样,眼结膜充血,头痛,心动加速,甚至会出现血压下降,有的还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痉挛等症状。

2015-02-25 15:0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