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精神科> 儿童遗尿症> 学前儿童遗尿症的原因

医生回答(1)

苏为强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学前儿童遗尿症可能由遗传因素、膀胱功能发育不全、睡眠障碍、心理因素、神经源性膀胱等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遗传因素
遗尿症可能具有家族遗传倾向,若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存在遗尿的情况,则孩子发生遗尿的概率较高。针对遗传因素导致的遗尿症,可遵医嘱使用去氨加压素进行治疗。该药物能够增加肾脏水分排泄,减少夜间尿量,从而改善遗尿症状。
2.膀胱功能发育不全
由于膀胱壁肌肉和逼尿肌的功能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导致储尿和排尿控制能力较差,易出现遗尿现象。对于膀胱功能发育不全引起的遗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胆碱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来缓解症状。
3.睡眠障碍
遗尿症患儿常伴有睡眠障碍,夜间深度睡眠时间缩短,容易被唤醒,但难以从浅度睡眠中觉醒,导致遗尿的发生。睡前限制饮水量以及调整作息规律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必要时也可遵照医师意见给予镇静催眠类药物以促进睡眠,如片、氯硝西泮片等。
4.心理因素
如果学前儿童受到精神刺激或紧张情绪的影响,会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度过高,抑制排尿反射,进而引起遗尿。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减轻其压力,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
5.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排尿异常,包括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遗尿。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硫酸阿托品片、颠茄片等,可以降低膀胱的敏感性,减少膀胱的收缩频率,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建议定期监测孩子的尿床次数和时间,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超声波检查、残余尿量测定或夜间多相睡眠研究等进一步评估。

2024-02-17 22:0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