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失眠> 不能入睡> 睡行症自我治疗

医生回答(2)

郑越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睡行症的自我治疗可以包括保持规律作息、睡前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保持规律作息
患者要保持规律的睡眠模式,每晚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并设定固定的起床时间。规律的作息可以帮助身体建立正常的生物钟节奏,减少睡行症发作的风险。
2.睡前放松训练
睡前通过深呼吸、冥想或温和伸展等方式放松身心,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促进更好的睡眠质量。放松训练有助于降低大脑活动水平,提高睡眠深度,从而减少睡行症的发生频率。
3.认知行为疗法
由专业心理医生引导下,针对睡行症相关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进行一系列认知重构及行为干预。CBT旨在纠正对睡行症的错误观念,并培养健康睡眠习惯以控制其发生;此法适合存在明显情绪触发因素者。
此外,建议患者避免摄入咖啡因类饮料如可乐、奶茶等,因为这些物质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加重睡眠障碍。同时,若经过上述措施调整后效果不佳,或者出现频繁跌倒导致的身体损伤风险增加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必要时可能会开具药物治疗方案。

2024-02-14 04:06

举报

李学庆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常人大多数在上床后三十分钟以内便可入睡且持续四到十个小时,而失眠的人上床后很长时间也不能入睡,即使入睡也很难维持睡眠,且有醒后不能恢复疲乏、白天精神不振、学习与工作受到影响等表现。失眠常由心理、生理因素造成,最多见的为工作压力过大、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和家庭问题的处理不当、学习紧张及考试前的紧张、情绪焦虑抑郁的问题、酒类与药物的依赖、遭遇意外打击、亲人离丧、个人损失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躯体疾病,用药,中毒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如在患有疼痛与明显不适感的躯体疾病患者,内分泌疾病患者,长期服用中枢兴奋剂、抑郁剂患者在用药期间或停药之后均可引起失眠或睡眠维持困难。
广义睡眠障碍又划分为两个亚类,一类称为睡眠障碍,包括失眠、过度嗜睡,醒觉与睡眠节律障碍。另一类称为异常睡眠,包括睡行症,夜惊症,梦魔症。
例如:某中年男性,已婚,工程师。病前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好强任性,沉默少语。由于是大专学历,较科室的其他人低,但又不甘落后,日以继夜的学习、工作。自担任科室领导后,心理压力更大,一年多来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易疲劳,常感头晕目眩,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心情烦躁,食欲下降,常腹泻,明显变瘦,渐感体力不足。长期服安眠药也不能维持3小时睡眠,次日昏昏沉沉,难以坚持工作。前来心理专科接受治疗,每周三次,经两周的治疗后患者恢复了工作。例如:某大学生,心情沉重,郁闷,对周围事物没有兴趣,对生活感到失望,对前途丧失信心,感受不到人生的乐趣,整天沉浸在苦闷之中。身体感觉不适,疲乏无力,没有食欲,严重失眠,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先在内科和神经科就诊,后转到心理专科诊治,经一个月的治疗后,消除抑郁,情绪稳定,睡眠良好,记忆力恢复,学习成绩上升。
失眠是心理专科的常见病,但传统治疗往往以药物镇静为主,病人服药期间有效,停药后易复发,长期服药又会产生药物依赖性,故目前最新的心理治疗为了统合施治,我们采用心理疏导、催眠疗法、森田疗法、行为治疗及物理治疗等配合少量药物治疗,可起到快速有效并减少大量用药的副作用,让病人心身得以康复。

2015-02-25 18:3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