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睡眠状态> 9个月宝宝的睡眠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9个月宝宝的睡眠可通过建立规律作息、睡前固定仪式、婴儿抚触、婴儿被动操、营养补充等方法来改善。如果宝宝的睡眠问题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咨询儿科医生。
1.建立规律作息
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日间活动时间制定一个固定的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并且每天坚持执行。规律的作息可以帮助调整生物钟,使宝宝逐渐形成稳定的睡眠模式,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2.睡前固定仪式
可以在晚上睡觉前给宝宝洗澡、换尿布、穿睡衣等,让这些动作成为固定的睡前仪式,帮助宝宝识别夜晚的到来并做好入睡准备。通过建立固定的睡前仪式,可以让宝宝逐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入睡效率。
3.婴儿抚触
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在温暖的室内进行,每次持续5-10分钟,由父母或其他照顾者轻柔地抚摸宝宝的身体各部位。研究表明,温和的触觉刺激能够促进神经发育,缓解紧张情绪,从而改善睡眠状况。
4.婴儿被动操
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每日一次,运动强度逐渐增加,具体时间依孩子反应而定。被动操可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
5.营养补充
确保宝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6,可通过食物如香蕉、鸡肉等来满足需求。B族维生素对于神经系统功能至关重要,缺乏可能导致失眠等问题发生概率上升。
此外,应避免在睡前给予过多刺激性玩具或游戏,以免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同时,营造安静、舒适、温馨的睡眠环境也有助于促进婴幼儿的良好睡眠习惯。

2024-01-19 01:42

举报

医生回答(4)

柴东东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据学者研究指出,人在睡眠时的姿势不是固定不变的,不管朝向那个侧面睡,睡着了都要翻动。刚入睡时睡得很平静,但不久就开始翻动,在整个睡眠过程中,体位变动20到60次。所以,睡眠姿势应以有利于迅速入睡,睡得自然舒服为标准。
睡眠卫生:

(1)为使睡眠达到一定的时间和深度,必须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定时睡,定时起。
(2)睡前情绪要平静,不要太紧张、兴奋、不要看惊险小说,不要思考问题或长时间交谈。
(3)睡前不宜过饱,过饥。

2015-09-16 15:53

举报

姚平霞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宝宝的睡眠的姿势:

睡眠的姿势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有三种,即仰卧、俯卧和侧卧。由于各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睡眠习惯的不同,睡眠姿势也很难强求一致,一般认为,仰卧是大字形,有利于血液循环,但不要将手放置胸部,以免引起梦魇;侧卧时,可使全身肌肉放松,有利于胃肠蠕动,此时双腿要自然弯曲,枕头不要过于低。左侧卧位不太好,因为人的心脏位置偏左,若向左侧卧,心尖部部分会向左移动,致使心脏受压,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右侧卧位,则无此弊,由于心功能不受影响,使血液循环良好,氧气供应充足,大脑也会得到充分的休息。但俯卧位是不宜提倡的,因为它压迫腹部,造成呼吸不畅,并影响消化。

2015-09-16 15:53

举报

柴东东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睡眠的时间:

有关睡眠时间的长短问题,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未满月的新生儿除了吃奶外,全部时间都处于睡眠或半睡眠状态;4 个月的小儿每天需要16~18个小时的睡眠;8 个月至1 岁的小儿每天需要15~16小时的睡眠;学龄期儿童每天则需要10 小时的睡眠;青少年每天需要9 小时的睡眠,20 岁以后每天有8 个小时的睡眠就足够了。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睡眠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需要10 小时,有的人每天只需要5个小时就可以了。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每天只睡4~5 个小时,仍然精神饱满,一生中为人类做出了两千多种的发明。但对于学龄期的青少年还是要保证8~10 小时的睡眠,以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投人每一天的繁重学习任务。

2015-09-16 15:53

举报

赵立垠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宝宝的睡眠概述编辑
人的一生睡眠将占去三分之一的时间,所以,睡眠的好坏直 接影响人的健康长寿,尤其对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更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睡眠才能使人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学习效率高。现代科学表明,睡眠会对记忆产生良好作用,能把白天的记忆进一步加强,有的还可以把信息条理化,甚至对重大的科学研究给予新的启迪。

2015-09-16 15:5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somnipathy)系指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睡眠质量下降是人们常见的主诉,成年人群中长期睡眠障碍者可多至15%。广义的睡眠障碍应该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过度嗜睡、睡眠呼吸障碍以及睡眠行为异常,后者包括睡眠行走、睡眠惊恐、不宁腿综合征等。本章着重讨论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以及发作性嗜睡强食综合征。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