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内热> 我一直听说春困秋乏是普遍存在的,想知道有关解决春困的的好方法和便捷的途径的有关知识,谁可以回复我吗

我一直听说春困秋乏是普遍存在的,想知道有关解决春困的的好方法和便捷的途径的有关知识,谁可以回复我吗

发病时间:不清楚

我一直听说春困秋乏是普遍存在的,想知道有关解决春困的的好方法和便捷的途径的有关知识,谁可以回复我吗

补充说明:我一直听说春困秋乏是普遍存在的,想知道有关解决春困的的好方法和便捷的途径的有关知识,谁可以回复我吗

a******W 2015-06-27 21:52

疲乏 阴虚 咽干 暑湿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生物钟 昏睡 胃火 心火 嗜睡 失眠 头晕 脾气暴躁 四肢无力 口干 睡眠 紧张 乏力 疲劳 狗肉 维生素D 皮肤 大脑 眼睛 鼻子 肌肉 羊肉 豆腐 胡萝卜 菠菜 绿豆 菠萝 橘子 柠檬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2)

闵文强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缓解春困可尝试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
调整作息时间和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建立稳定的睡眠-觉醒节律,而适量运动则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强体质,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减少春困的发生。
此外,对于经常出现乏力、嗜睡等症状的人群,建议定期体检以排除潜在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能引起疲劳的疾病。
预防春困应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注意饮食调理,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晒太阳,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024-02-29 03:39

举报

姚平闯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春困秋乏并不是仅仅因为自然气候、气温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暂时生理现象。 外因: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时,受低温的影响,皮肤汗腺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皮肤毛孔舒展,供血量增多,而供给大脑的氧相应减少,大脑工作受到影响,生物钟也不那么准了。 冬季因为紫外线及阳光照射不足,机体内缺少足够的维生素D,使得机体的免疫力和工作能力降低了许多。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身体功能大多处于半昏睡状态。 内因:还由于冬天饮食过“热”:辛辣、煎炸烤食品、狗肉、羊肉、酒类、火锅等,容易使得胃火上升,出现眼睛肿痛、脸肿,严重者还会伴有脸色潮红,乃至心火上升。 内火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情绪,出现劳累、嗜睡、失眠、头晕、工作精力不集中等问题,直接导致“春困”症候群的产生。而很多家庭或办公楼在密闭环境中开空调,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含量过高,也会加重“春困”症状。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天气渐凉,很多人都有着睡不醒的现象,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有些人觉得夏天天气炎热,休息不好,于是感到疲么还会觉得疲乏呢? 其实秋乏并不难理解。因为,在炎热的夏天,人的身体大量出汗造成了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中医认为阳气偏胜,很容易脾气暴躁、易“发火”,此时,人体实际上是处于过度消耗阶段。 秋季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机体进入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这时候夏季消耗所造成的“隐患”就显现了,所以说秋乏,其实是对夏季节造成人体超常消耗后,生理功能恢复时的一种“补偿”。另外,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阴虚可见咽干、口干、鼻子干。而且,秋分以后,特别是“处暑”节气时,虽然早晚气温比较凉,但中午气温仍然很高,暑湿仍较重,湿气最易伤脾,中医称暑湿困脾,而脾又是主管人体肌肉四肢的,当脾被湿困后,就容易感到疲乏了。而使人出现疲惫、困乏等情况,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会自然而然地消除。 在生活中,人们特别是儿童在饮食,生活习惯、运动锻炼等方面要如何调整? 想尽早摆脱秋乏,首先,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爬山、做广播体操、跳绳、打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因为过度运动,将会增加身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其次,尽可能充足睡眠,把情绪调平稳,可以听听音乐,舒缓紧张的情绪,可以见情疲劳感;还要调整饮食,最好少做油腻的菜肴,可以多吃素的,如豆腐或者绿色高纤维蔬菜:像胡萝卜、菠菜等,可确保脑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主食方面,绿豆饭或全麦面包是不错的选择。在就餐的顺序上,如果想饭后不犯困,摆托疲乏,要先吃肉,后吃蔬菜,最后吃主食。 此外,在三餐的间隙让孩子吃些菠萝、橘子、柠檬等含大量的水果,也可以消除神经系统疲惫,到了秋高气爽的季节,气候舒适,休息得到保障,为么还会觉得疲乏呢? 其实秋乏并不难理解。因为,在炎热的夏天,人的身体大量出汗造成了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中医认为阳气偏胜,很容易脾气暴躁、易“发火”,此时,人体实际上是处于过度消耗阶段。 秋季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机体进入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这时候夏季消耗所造成的“隐患”就显现了,所以说秋乏,其实是对夏季节造成人体超常消耗后,生理功能恢复时的一种“补偿”。另外,中医认为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阴虚可见咽干、口干、鼻子干。而且,秋分以后,特别是“处暑”节气时,虽然早晚气温比较凉,但中午气温仍然很高,暑湿仍较重,湿气最易伤脾,中医称暑湿困脾,而脾又是主管人体肌肉四肢的,当脾被湿困后,就容易感到疲乏了。而使人出现疲惫、困乏等情况,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这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会自然而然地消除。 在生活中,人们特别是儿童在饮食,生活习惯、运动锻炼等方面要如何调整? 想尽早摆脱秋乏,首先,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爬山、做广播体操、跳绳、打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因为过度运动,将会增加身体的疲惫感,反而不利于身体恢复;其次,尽可能充足睡眠,把情绪调平稳,可以听听音乐,舒缓紧张的情绪,可以见情疲劳感;还要调整饮食,最好少做油腻的菜肴,可以多吃素的,如豆腐或者绿色高纤维蔬菜:像胡萝卜、菠菜等,可确保脑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主食方面,绿豆饭或全麦面包是不错的选择。在就餐的顺序上,如果想饭后不犯困,摆托疲乏,要先吃肉,后吃蔬菜,最后吃主食。 此外,在三餐的间隙让孩子吃些菠萝、橘子、柠檬等含大量的水果,也可以消除神经系统疲。

2015-06-27 21:5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