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阵痛> 太阳穴痛是怎么回事

精选回答(1)

张红芳 副主任医师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医务室

擅长: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肌炎,胃炎,胃溃疡,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结肠炎等消化道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等

提问

太阳穴痛多考虑是睡眠不足引起的,也可能是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睡眠不足

若是平时生活中经常熬夜,可能会造成睡眠不足,大脑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2、偏头痛

如果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造成大脑血管收缩,影响脑部血液循环,从而出现偏头痛。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心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

3、紧张性头痛

如果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可能会造成紧张性头痛,疾病发作时会出现头部压迫感、沉重感、钝痛等症状,疼痛还会放射至颈肩部、背部等。患者可遵医嘱口服萘普生片、酮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放松心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4、高血压

若是存在高血压的情况,没有积极配合医生控制血压,可能会使血管壁长期受到高压力刺激,会出现头痛、心律失常、心悸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合理膳食,避免吃高盐、高脂、高糖食物。

5、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乏现象。由于长期紧张,导致脑部和躯体得不到休息,引起脑部缺血缺氧,患者会出现头痛、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症状没有得到好转,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17-11-06 09:13

举报

医生回答(5)

姜文新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太阳穴痛可能是由偏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颅内压增高、高血压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可能涉及大脑血管收缩和扩张功能障碍。当颅内外血管收缩时,会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进而诱发缺氧状态,出现疼痛。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偏头痛发作。
2.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是慢性周期性发作的一种急性单侧阵发性剧烈头痛,通常集中在一侧眼眶周围,伴有强烈的灼热感或刺痛感。其发病原因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吸入性麻醉剂进行治疗,如七氟烷、异氟烷等。
3.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由三叉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引起的面部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辐射到太阳穴区域。其主要是由于三叉神经受压或炎症引起的感觉异常。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可考虑经皮射频电凝或微血管减压术等方式来减轻或消除疼痛。
4.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腔内容积减少导致的压力增加,常见于肿瘤、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颅内高压状态下,脑组织受到压迫而产生疼痛,有时放射至太阳穴。降低颅内压力的常用方法包括使用、甘露醇等利尿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甲泼尼龙等。
5.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好的高血压可能导致脑血管痉挛或损伤,从而引起太阳穴部位的持续性或搏动性疼痛。这是由于血压过高对脑血管壁造成持续性的压力作用所致。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氢、吲达帕胺等利尿剂也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以预防太阳穴痛。必要时,可以进行头颅MRI或CT扫描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器质性病变。

2023-12-31 13:44

举报

林全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太阳穴痛可能是由偏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颅内压增高、高血压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可能涉及大脑血管收缩和扩张功能障碍。当颅内外血管收缩时,会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进而诱发缺氧状态,出现疼痛。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偏头痛发作。
2.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是慢性周期性发作的一种急性单侧阵发性剧烈头痛,通常集中在一侧眼眶周围,伴有强烈的灼热感或刺痛感。其发病原因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吸入性麻醉剂进行治疗,如七氟烷、异氟烷等。
3.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由三叉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引起的面部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辐射到太阳穴区域。其主要是由于三叉神经受压或炎症引起的感觉异常。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可考虑经皮射频电凝或微血管减压术等方式来减轻或消除疼痛。
4.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腔内容积减少导致的压力增加,常见于肿瘤、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颅内高压状态下,脑组织受到压迫而产生疼痛,有时放射至太阳穴。降低颅内压力的常用方法包括使用、甘露醇等利尿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甲泼尼龙等。
5.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好的高血压可能导致脑血管痉挛或损伤,从而引起太阳穴部位的持续性或搏动性疼痛。这是由于血压过高对脑血管壁造成持续性的压力作用所致。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氢、吲达帕胺等利尿剂也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以预防太阳穴痛。必要时,可以进行头颅MRI或CT扫描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器质性病变。

2016-07-23 16:24

举报

赵丽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太阳穴遭暴力打击,不仅可以因颅骨颞鳞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而且常常可以在颅骨完整的情况下损伤脑膜中动、静脉,在中颅窝基底部形成硬膜外血肿。脑膜中动脉破裂形成血肿,不仅十分迅速,而且后果极为严重。脑膜中动脉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昏迷后的间歇清醒期极短,多则不足1小时,少则只有10分钟,常常在损伤两小时后完全昏迷。如果伤后6小时仍不能有效地制止出血,即可以致命。脑膜中动脉的两个前后分支损伤以及大脑颞叶皮质沟内的动脉损伤,会在脑膜的更深一层形成以颞区为中心的巨大颅内血肿。由于出血部位较深,因此,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2016-07-23 16:24

举报

赵立垠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额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此处是颅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质脆弱的部位。颅骨为一层坚硬的骨板,对脑起着保护作用。颅骨骨板各处薄厚不一,平均厚度为5毫米,最厚处为1厘米。而太阳穴处的骨板厚度仅为1——2毫米,是颅骨最薄弱的部份,受到暴力打击,很容易形成骨折。骨折后可直接影响脑的功能。在颅内的这一部位,血管分布相当丰富,因此构成了众多的颅内出血来源。起于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在硬脑膜外沿颞骨鳞部向上行走,并在太阳穴处的颞骨鳞部分支为脑膜中动脉前、后两支。同时,脑膜中静脉也与脑膜中动脉相伴行。在颅内更深一层的硬脑膜下,还分布有大脑颞叶的皮质动、静脉。

2016-07-23 16:24

举报

常光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短暂晕倒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人和某些其他哺乳动物头两侧的区域,在眼和前额之后,颧弓之上,耳之前,亦称“颞颥”。在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致命的危险区,即以颅骨颞鳞部为中心的颅骨骨折多发区和以大脑颞叶为中心的颅内血肿多发区。

2016-07-23 16:2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